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自强·勤政·为民

——记英语系88届校友、东营市人民政府市长 申长友

来源:校友网 日期时间:2014-04-14 点击数:

申长友,男,19691月生,山东茌平人,中共党员。19869月进入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英语系学习,毕业后到乡镇中学工作。19909月考取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到国家工商局工作。19959月至19989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选调到国务院办公厅工作。2003年调任国家发改委工作,历任党组机要秘书、办公厅副主任。2008年调任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历任正局级秘书、秘书第一党支部书记。20096月至201010月挂任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201010月根据中组部统一安排交流到济南市任职。20111月至12月任临沂市委副书记。201112月至今,历任东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125月当选第十届山东省委委员,20131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常委。先后荣获国家工商局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办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发改委优秀公务员、国办优秀公务员。在国内报刊发表过多篇论文、译文,已出版《WTO规则与中国的对策》、《市场管理行为规范论》、《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等专著。

持之以恒 勤学不怠

志不强者智不达。回顾人生历程,申长友同志觉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始终是帮助自身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家、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他认识到报考研究生是进一步“充电”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为进一步提高知识层次与理论水平,他在参加工作后又通过自学,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潜心学习,广泛涉猎,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著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些经历使他终生受益。在他担任地方领导职务后,正是系统扎实的经济社会理论基础使其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受益匪浅。

学习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他也始终没有放松学习,在职攻读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集中精力重点加强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边工作,边学习,是一种极大的负担,但他把这种自讨苦吃的磨砺,看作是一种乐趣,得到的是人生价值的提升。他勤于学习但也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特别是时刻关心关注时代热点,先后出版了《WTO规则与中国的对策》、《市场管理行为规范论》等专著。这些书专业性、针对性很强,如果不是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很难写出这样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专业论著。这也充分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坚持精神与求知态度。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报刊发表过多篇论文、译文,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持之以恒的求知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在他的工作中。到地方后,尤其注重向实践学习,想尽办法不断充实自己,进而理清发展思路、提高执政能力。为学习先进地区的外贸发展经验,亲自到北京、南京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了《广东等五省市外贸发展调研报告》。正因为此,当全省外贸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而出现下滑趋势时,东营市及时出台了促进外贸增长、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等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运用组织宣讲小组到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等方法,推动东营外贸实现逆势增长。2012年,东营市进出口总值增长20.7%,出口增长14.3%,增幅一直居全省首位,成为全省全国的亮点。对这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商务部、海关总署专程到东营调研,总结东营的经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善谋全局 勤于政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申长友同志上任伊始在市政府全体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的话,也是他从政理念的高度概括。正是由于对这理念的秉持,他对新一届东营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争创一流的境界、高效务实的作风、倾心为民的情怀、堪当重任的本领、干事创业的环境。

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他有着极强的统筹全局能力和清晰的发展思路。200911月和20111月,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作为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市,发展的任务紧迫而繁重。他从东营发展全局出发,深刻把握发展规律、超前判断发展趋势,参与提出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为东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目标,他带领政府一班人,把握机遇,砥砺奋进,努力建设堪当重任人民满意的政府。在这一正确思路的指引下,东营坚持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拉开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格局。2012年,东营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达到2.3万美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现已居山东省第四位。

一丝不苟、尽心竭力,是他始终坚持的工作态度。到地方以后,为争取上级对地方发展的支持,他不辞辛劳、多次带队到上级汇报工作,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多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待工作,一切都以服务大局为中心,主动帮助向上联系争取,做了大量协调工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顺利出台,山东成为全国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唯一省份,东营、临沂、德州开发区相继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其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设立了副厅级管委会。调任东营两年来,始终以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主导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其中包括东营港防波堤、国产民用飞机试飞基地、胜利电厂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海油、韩国GS等世界500强企业,推动经济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东营解决了一批多年悬而未决的大项目,黄大铁路、大唐东营电厂等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东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他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省里领导的赞许以及东营市干部群众的拥戴。

一心为公 倾情为民

孔子曰:“为政以德。”何者为德?申长友同志的理解是“一心为公、倾情为民”。正所谓为政一任造福一方,政府工作最终是要落实到老百姓身上,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在他20多年的从政生涯中,无论是在国家部委岗位上,还是在地市领导岗位上,有一样东西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他的赤子之心。而且不管工作岗位怎么变化,最让他“倾心”的一直是民生工作。

在临沂市工作期间,他多次深入沂蒙革命老区一线调研,了解到老区人口多、经济底子薄,每年用于保障民生的财政压力很大。为此,他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政策。正是在他的努力奔走下,20119月国务院同意沂蒙老区18个县(市、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的有关政策。这项政策含金量很大,仅新农保政策一项每年就获得国家财力补助17多亿元,有效缓解了老区的财政压力,切实保障和改善了老区百姓生活。

思民在于解民忧。2011年到东营担任市长后,他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责任和感情为民分忧、为民解难、为民谋利,力求多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工作。在他的主导下,制定出台了鼓励开展创业富民若干政策,创新实施新型农民学校建设,不断增进群众福祉。2012年,东营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9,分别增长13.2%14.6%。围绕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他提出要切实把保障群众生活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比国家标准高1倍多;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城乡居民医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持续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社会保障各项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做好民生工作,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是有效推进工作的基本前提。他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他一上任东营市长,立刻挤出时间到县区、乡镇、农村深入了解市情民情,仅仅利用半年的时间走遍了东营所有乡镇。围绕县区发展,他提出了促强扶弱的发展战略,为全市发展最弱的利津县专门研究制定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亲自督导检查、现场办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把其作为上任后主抓的第一项工作,多次深入企业、商场、车站、工地明察暗访,实地看、现场听,回来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有效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到任以来东营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数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实施了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改扩建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

就是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申长友同志一路走来,尽力竭力为社会作出贡献,永葆和群众的真情厚意。而今,作为地方政府领导,他正在践行倾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中一路前行。


寄语母校
:四十载风雨兼程,几代聊大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书写了光辉篇章。饮水思源,作为聊大校友,深深感谢母校培养,也密切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在聊大四十年华诞之际,真诚祝愿母校继往开来,宏图更展,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