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从学者到公仆

——记中文系86届校友、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辛刚国

来源:校友网 日期时间:2014-04-14 点击数:

辛刚国,男,汉族,19663月出生,山东莘县人,中国民主同盟会员。1989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829月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867月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7月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12月山东聊城师院国际交流中心经理(正科级),20012月山东聊城师院后勤服务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兼国际交流中心经理(副处级),20013月山东聊城师院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兼接待中心主任、国际交流中心经理,20025月山东聊城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兼接待中心主任、国际交流中心经理(其间:2000.092003.06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47月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期间, 2008.032008.09挂职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任副司长),2009.102009.11参加中华文化学院赴德国政党与议会政治学习培训,201012月任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17月当选庆阳市工商联主席、政协甘肃省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常委、民盟甘肃省委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

他是一名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参加工作20多年来,在每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20多年的风雨磨砺,他从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好干部,一名统一战线理论的探索者。他就是辛刚国,一个从齐鲁大地走出去的学者和干部。从教书育人到为政一方,在他的身上始终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情怀。

辛刚国出身于山东莘县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1982年,年仅16岁的他考入聊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聊城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其大学求学之路。大学四年,在老师的悉心教诲和引导下,他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尽情领略古今先贤辉煌灿烂、深邃隽永的思想。四年潜心学习,养成了以历史的眼光辩证看问题的习惯,积淀了关心尊重、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怀揣着超越自我、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这些东西最终凝聚、融化为豁达、平和、责任等终生受用的素养。完成大学学业后,他又在山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接受了系统扎实的学术深造。

毕业后,他回到母校聊城师范学院,开始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满腔的激情来回报社会。师者,人之魂也。初出茅庐的他,深知站好三尺讲台不易,自己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际经验欠缺,如何才能不负重托,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呢?他精心备课,上课时引经据典,悉心传道。课后,学生的认可和同事的肯定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和动力,促使他在教学工作中更加不懈努力和奋勇前进。“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播火者,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点亮学生的梦想之光。传道授业的同时,他悉心教改与科研,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打下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严谨的学风。正是这种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踏踏实实潜心科研的工作作风和品质,使他赢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赞赏。这一时期,他本人在学问上、职称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学校领导对他给予了极大期盼和厚望。

1998年,辛刚国通过公开选拔被任命为聊城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经理,很快又提拔为后勤集团副总经理,他肩上的担子又多了一副,重了一点。从此,他一边从事教学研究,一边开始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赵润生、程玉海等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参与后勤资源重组,一方面用足用活校内后勤资源,一方面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通过改革,聊大后勤集团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既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又减轻了学校负担,保证了学校的发展和稳定。1999年聊城师院建校25周年校庆纪念日,季羡林老人下榻于他所负责的国际交流中心,了解到他的情况,鼓励他:“你们年轻人现在事业上可供选择的道路很多,无论是后勤服务还是教书育人,都是学校工作的部分。做得好,后勤工作也是育人。我看你这所宾馆挺有文化品位,与学校的氛围是吻合的。争取把教书和后勤管理都能兼顾好,争取做个多面手。”辛刚国说:“季老的敦敦教诲现在依然在耳,我时刻都没有忘记。当时,季老的鼓励就是对我后勤管理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认可。”

每当回忆起在聊大学习、工作的情景,辛刚国总是激动不已,他说:“聊城大学是我的母校,更是我工作的第一站。在聊大学习工作的20多年,是我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聊大的飞速发展更使我获益良多。赵润生、程玉海、李哲等领导和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向导,他们的教诲、帮助和关心激励鼓励着我不断前进。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同时,聊大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团结向上的校风也深深地激励着他不断前进。

高校的工作是充实的,但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作为一个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齐鲁汉子,与生俱来“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鞭策着他不断进步。2004年甘肃省公开招考党外副厅级干部,为辛刚国提供了一次难逢的机会,经过层层选拔他从众多的小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甘肃省委任命为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在甘肃社会主义学院,辛刚国分管教学、科研和成人教育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社院的办学层次,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他多次到省委党校协商,要求开设研究生学历教育班,并请省委党校有关领导到社院进行实地考察,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使研究生教学点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得到批准,并招够足额生源,顺利地开设起来。研究生教学点的顺利开设得到了省委党校主管领导的高度肯定,在评价社院这次研究生班开设和招生工作时说:“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这种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你们这样的作风,我们感到放心。我们相信,社院教学点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甘肃社院自建院以来,没有组织召开过全国性的科研会议。辛刚国在了解到甘肃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的情况后,发挥自己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向院领导班子建议,在甘肃召开一次“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他的建议得到了社院领导班子的一致赞同,也得到了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20057月,甘肃社院与中央社院、陕西社院联合在兰州举办了“地域文化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有来自中央社院和部分省市社院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论述了地域文化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科研能力是一个高等学院综合实力的象征。多年来,甘肃社院有过一些科研成果,但社会影响力不大。辛刚国根据形势的需要,有效整合了学院内外的科研力量,并创办了《甘肃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杂志,积极参加中央统战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省委统战部有关科研课题的招标活动。他本人也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部委及省市州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成果为推动多党合作、民族宗教、非公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和自身优秀的综合素养,辛刚国被组织调任庆阳,当选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市工商联主席,分管教育、科技、卫生、食药监、体育、地震、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工作。

到了庆阳之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辛刚国积极投入到新的环境,下县区、入乡村、进企业、跑机关,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中,他总是带着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及企业车间,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地进行座谈交流,分析讨论,坚持边调研,边思考,边学习,边熟悉,边工作,很快他就熟知和掌握了庆阳全市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

庆阳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一半以上的乡镇在山区,大部分学生上学困难。辛刚国分管教育后,针对这种“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的现状,在深入全市8个县区广泛调研后,他认为庆阳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的内涵质量。在他的推动下,庆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围绕“七大教育工程”实施,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每年改造薄弱学校100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一方面,撤并农村规模较小、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教学点(50人以下)和小学(100人以下),消除农村“小小班”和“复式班”。另一方面,在市区、县城和中心镇扩建、新建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学校布点更加合理,城镇学校数量和规模稳步扩大。3年来,全市先后撤并布点不合理、学生数量少的中小学及教学点801所,建成标准化寄宿学校120多所,近10万名学生告别了不规范的“麻雀”学校,走进规模较大的学校享受优质教育。2012年庆阳“两基”工作全面达标,2013年又被国家确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8个试点市”之一、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辛刚国本人也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

庆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素有陇东粮仓之称。作为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辛刚国常常思索的课题。他要求科技部门要紧紧围绕“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产业开发,加强农业科技源头储备和技术创新。同时他亲自带领市科技、农牧、农科院等部门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大、省农科院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院地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作为一名学者型管理者,他深知科技成果的转化,除了靠专家教授的力量外,来自基层的乡村干部和农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要求科技部门要结合农时季节,深入开展农民培训。他自己也尽可能的抽时间,带领市上的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培训,并因此结识了一大批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短短的3年时间,在他的推动下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6.76万人次,农业科技项目示范性培训11584人。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庆阳卫生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在工作中,他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公立医院综合体制改革的试行,初步实现了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业务量、业务收入、技术服务水平、群众满意率等“四个提升”,医疗收费标准、平均就医费用、不合理费用比例、单病种费用等“四个降低”,使全市公立医院的机制活起来、功能全起来、服务水平高起来、药价降下来、群众得到的实惠多起来。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启动“一卡通”即时结报服务工作,确保参合农民能更便捷地享受新农合服务,真正把新农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农民健康权益实现好,维护好。

主持市工商联工作后,他充分利用在兰州、山东工作的人脉关系,大力宣传推介庆阳,介绍朋友到庆阳投资发展。20127月份,在他的衔接下邀请了民建中央副主席、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带领140多名广东企业家来庆阳,开展了“广东百名企业家红色革命老区庆阳行活动”,围绕投资环境考察、捐资助学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签约了10多个框架协议,签约资金19.64亿元。像这样规模之大、规格之高的考察团在庆阳尚属首次。他分管的食药监、体育、地震、红十字会以及联系县区、乡镇、重大项目等其他工作也都实现了整体提质、提速、提效和赶超进位,一些工作更是呈现出了新的看点、亮点和特点。

多年来,辛刚国始终把主观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思想认识的锤炼作为自身成长的重要环节,融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勤思考、深体味、常匡正,唯恐偏离了党的要求,辜负了组织的培养,落空了人民群众的期望。不断锤炼道德品质,使重事业、淡名利、守诚信、讲奉献的德行深深根植于灵魂深处,体现在具体行动和工作实践上。工作中讲胸襟,注重做到能听事、见事、明事、容事。对基层同志或者困难干部群众不管谈工作、讲意见,还是说困难、提要求,自己都能热情地面对,从容处之,从不推诿搪塞,从不敷衍了事。他常说:“回顾自己工作的这些年,如果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完全是领导、同事、朋友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共事同志不懈努力的结果,自己仅仅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协调、督促和服务工作。坦城地说自己的工作距组织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有许多问题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去发现、去解决,有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去加强、去改进。对此,自己有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和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勤奋努力,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回报人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刚国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而不懈地努力着,也正是他脚下的这片热土为他提供了发挥才智的地方。祝愿辛刚国继续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寄语母校幻想把时间拉得很近,近得能走进你的怀抱;期待着梦变成不可实现的现实,希望有一天能再回到您的怀抱!祝福你,母校!生日快乐!